摘要:劳动报记者针对儿童防晒霜及当下热门的降温产品展开调查。
夏日炎炎,儿童的防晒与降温问题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。近日,劳动报记者针对儿童防晒霜及当下热门的降温产品展开调查,结果发现市场上相关产品存在诸多隐患。
“小金盾”标志“时有时无”
根据我国《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》,适用于年龄在12岁以下(含12岁)的儿童化妆品,应在销售包装上标注国家药监局规定的儿童化妆品标志——“小金盾”,这是儿童化妆品的一张“身份证”。
然而,记者在上海实体店走访中发现,在儿童防晒霜方面,线下销售情况参差不齐。屈臣氏、腕町两家店内销售的儿童防晒霜,涵盖海龟爸爸、PHILIPS AVENT、戴可思、薇诺娜等国内外品牌,其包装上均有“小金盾”标志,且该标志处于显眼位置。但在另一家“好特卖”超市中,一款“贝亲婴儿防晒霜”却未出现“小金盾”标志。
部分在售儿童防晒霜产品没有“小金盾”。劳动报记者陈宁摄影
线上店铺的情况则更具迷惑性。在淘宝平台“露浓笑”品牌旗舰店,记者咨询了一款网页宣传主图标注“儿童专用”、SPF50、PA+++的防晒产品,客服回复这款产品有“小金盾”标志,还特意指出3岁以上的宝宝都可以使用,并且成年人使用这款产品效果也不减。
但记者在购买后收到的实物包装上,原本该印着标志的位置只有一片空白,成分表旁也未标注任何年龄限制。更蹊跷的是,在这家网店购买的三款儿童防晒产品,来自三个不同品牌,商品详情均标注“儿童专研”,但实际包装上均没有“小金盾”标志。
在调查中,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线上线下(300959)都存在的问题:儿童防晒霜产品包装上几乎都未明确标注适用年龄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从线下屈臣氏导购“6个月以上就能用”的随口一说,到线上客服“12岁以下都合适”的笼统回应,再到包装上完全缺失的年龄标注,儿童防晒霜的适用边界似乎让家长摸不清头脑,消费者只能凭感觉自行判断,购买如同开盲盒。
市场上在售的儿童防晒霜产品。劳动报记者陈宁摄影
不过,针对“0岁婴儿是否适用”这一关键问题,记者在购买过程中,倒是得到了相对一致的说法,商家统一回复:“不建议太小的婴儿使用防晒霜。”
“网红”降温产品亦暗藏隐患
除防晒霜外,今夏流行的儿童冰脖、冰巾等“网红”物理降温产品同样暗藏一定隐患。部分产品宣传页面醒目标注“不添加酒精”等致敏成分,宣称“温和安全”。然而,其实际成分表却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,相关风险提示缺失。
在淘宝平台上,记者搜索“儿童冰巾”,首页皆是“0添加酒精”“母婴安全”“植物专利”的宣传海报。然而有消费者对网上热销的三款儿童冰巾产品进行了成分检测,结果显示其降温凝胶均含有酒精成分,含量在5%-8%之间。其中一款标称“天然植物提取”的冰巾,薄荷脑含量竟然达到0.3%,但在成分表中并未标清含量。
薄荷脑对儿童神经系统存在潜在危害。医学研究表明,2岁以下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全,薄荷脑可能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呼吸抑制等严重反应。尽管检测的冰巾薄荷脑含量低于1%的皮肤损伤阈值,但长期接触仍可能对儿童敏感肌肤造成刺激。
夏季降温类产品,虽未归入化妆品范畴,但如若适用年龄段包含儿童,也应有相关提醒义务。但记者注意到,目前市面上此类产品的详情页面和产品包装上均未体现。
不仅如此,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,大量用户也分享了使用冰脖冰巾的真实经历。有消费者反映,宣传中表明这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产品,但实际上自己只用了一次就掉白毛,一碰就烂了。更有用户反映,打开冰巾包装后扑面而来一股刺鼻的味道,“像是混合着酒精的清凉油”,该用户表示自己戴上之后脖子刺刺地疼。
值得注意的是,冰脖、冰巾的降温原理也存在技术争议。部分产品采用PVA材质通过水分挥发降温,这类物理降温方式相对安全;但多数热销产品依赖酒精、薄荷脑等化学物质,其安全性缺乏长期研究数据支持。
儿童化妆品选用要查看多个维度
业内指出,“小金盾”为国家药监局规定的儿童化妆品标志,是儿童化妆品区别于成人化妆品、消毒产品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产品的区别性标志,非儿童化妆品不得标注这个标志。
上海市药监局表示,包括防晒霜在内,凡涉及到具有清洁、保湿、爽身、防晒等功效的儿童化妆品,那些宣传“全家适用”、含有“宝宝”、“baby”等字样,或利用图案、谐音等进行暗示本化妆品适用于儿童的,均须按照儿童化妆品管理。依据国家药监局相关公告,自2023年5月1日起,所有生产、进口的儿童化妆品都必须标注“小金盾”。
除了“小金盾”外,儿童化妆品标签上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信息。如是否有标注“适用于儿童”等说明性用语,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中是否标注“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”等警示用语;同时,家长们还需要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全成分和使用方法等有效信息。
业内建议,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产品时,除了查看产品标签信息外,还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数据查询栏目进行查看,再点击“功效宣称”,可以看到使用人群信息。
图为在某品牌网络店铺购买的产品,包装上无“小金盾”标志。劳动报记者陈宁摄影
如首次使用可进行皮肤测试
“通常来说,儿童护肤品的配方应精简温和,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所用原料的种类,在保证功效的基础上,少用或者不用香精、着色剂、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。”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过敏性皮肤病诊疗中心主任邹颖告诉劳动报记者,儿童化妆品配方设计遵循安全有效、功效必需、配方极简三大原则。
上海市消保委日用化妆品专业办提醒,夏日使用这些儿童用品时,可在首次使用时进行一次皮肤过敏测试,将相关儿童观用品稀释后涂抹,观察3至4天,如没有出现红疹等过敏现象,方可进一步使用。
“夏日里,如使用儿童防晒霜等用品时出现红疹等不良反应,可携带购买使用的相关儿童用品来上海皮肤病医院及时就诊,我们会记录下相关产品信息以及不良反应,及时上报国家药监局监管系统。”邹颖向劳动报记者表示。
邹颖还表示,市面上常见的儿童产品,可能会有妆字号、消字号、药字号等标识。“消”字号仅用于局部皮肤消毒,不可用于日常皮肤护理,更不具备任何治疗效果;“药”字号是临床医生用于疾病的治疗,如含激素的药膏属于这一类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也不可以作为日常皮肤护理产品使用;“妆”字号为清洁、保护、美化、修饰皮肤的产品,只有“妆”字号的产品才可用于日常皮肤护理。此外,化妆品没有治疗作用,不得标注适应症,不得宣称疗效或医疗术语。
此外,夏日为儿童进行防晒、降温时,未必一定要选用防晒霜或安全存疑的儿童冰脖、冰巾等“网红”物理降温产品。特别是6月龄以下的婴儿,外出尽量以戴帽子、打伞、穿着浅色纯棉衣物等物理遮盖的方式防晒。对于6月龄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,仍然以衣物遮盖防晒为主,也可使用SPF10/PA+以内的物理性防晒霜。
头图:图为淘宝平台“露浓笑”旗舰店客服告知产品有“小金盾”标志,但实际收到后店内三款产品均无。劳动报记者陈宁摄影
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