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国演义的历史中,许多谋士人才辈出,其中陆逊、凤雏、周瑜、司马懿等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但若要评选最顶尖的那一位,毫无疑问,“卧龙”诸葛亮必定位列第一。
在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继承了刘备未竟的遗愿,多次发动北伐,竭尽全力实现刘备一统天下的梦想。为了这个目标,诸葛亮几乎将蜀汉的未来作为赌注,一次次冒险,不惜一切代价。
当诸葛亮展开最后一次北伐时,已知自己时日无多,内心充满了急迫和决心。为了延续生命,他甚至点燃了49盏灯,试图用这种方式延长自己的生命。
然而,这种“续命”的做法表面看似为生命争取时间,实则隐含着两个极为深远的计谋。那么,诸葛亮究竟有什么深思熟虑的目的?他的两个计策究竟是什么?
展开剩余86%诸葛亮出生于东汉末年的战乱时期,家乡琅琊,幼年时便遭遇家庭变故,三岁时失母,九岁时丧父。尽管如此,诸葛亮自幼便聪慧过人,博学多才,熟知诸子百家思想,并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能力。少年时期,他随叔父诸葛玄赴荆州投靠刘表。此时,曹操与袁绍的战争正如火如荼,曹操为了复仇,率领大军攻向徐州,战火纷飞,百姓疾苦。诸葛亮目睹这一切,心中愈加痛惜曹操的所作所为。在诸葛玄去世后,诸葛亮选择隐居在隆中,避开战乱。
刘备依附荆州时,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,终于得到了他为刘备出谋划策的“隆中对”战略。诸葛亮建议刘备占据荆州与益州,并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。这个建议初看似乎空谈,然而细究之下,诸葛亮的策略却与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,董卓乱政后群雄并起,曹操和孙权逐渐成为两大巨头。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战略构想可分为三部分:立基、固本、平天下。他建议刘备首先占领荆州,再图益州,最后攻取中原。这一策略,充分考虑了地理形势,展现了极为深刻的军事智慧。
从历史上看,许多大一统时期的军事家都采用过类似的战略。关中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因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。与蜀地相隔的汉中地区,成为了防守的天然屏障,蜀汉若能牢牢把控这一地区,便能确保国家安全。与此同时,关中的土地肥沃,且东向是重要的战略通道——河西走廊,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矿产,这使得关中成为兵家必争的核心地带。
与曹操不同,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深受秦汉经验的影响。他不急于扩张,而是选择稳扎稳打,先图稳定后再逐步进取。即使在诸葛亮主政后,蜀汉的北伐战略依旧秉承这一思路:不仅要争夺土地,还要避免被魏国吞并。
刘备称帝后,蜀汉的困境逐渐显现,特别是在关羽失荆州后,蜀汉的局势变得更加岌岌可危。诸葛亮则继续推动北伐,试图通过屡次征战来扭转局势。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,尽管蜀吴联盟暂时稳定,但荆襄之地的战略地位始终受制于曹魏和孙权的夹击,给蜀汉带来不少困扰。
刘备去世后,蜀汉政权陷入了动荡。诸葛亮带领蜀汉重新巩固了国内局势,尤其是通过与东吴的联盟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后方,确保了北伐的实施。
在刘禅即位后,诸葛亮继续履行对刘备的承诺,开始精心筹备北伐。他整顿吏治,严明政令,提出“务农殖谷”的政策,发展农业以保障粮草储备。在国内稳定的基础上,诸葛亮决定北上,开始了他人生中几次北伐的壮丽征程。
第一次北伐时,诸葛亮通过出奇制胜的策略,成功收复了三个郡,但由于马谡的失误,导致街亭失守,蜀军被迫撤回。这次失败并没有让诸葛亮气馁,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北伐的决心。
第二次北伐发生在冬季,诸葛亮再度选择陈仓故道进攻,虽然碰到强烈抵抗,但由于粮草不足,最终不得不撤退。
第三次北伐,诸葛亮再次指挥大军,从武都和阴平展开进攻,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,但由于粮草不足,这次行动也未能达成最终目的。
在接下来的北伐中,诸葛亮不断创新,尤其在第四次北伐时,他发明了木牛流马,用于运输粮草。尽管取得了一些胜利,但依旧因后勤问题未能彻底击败魏军。
然而,最后一次北伐的决心和策略,成为了诸葛亮一生中的重要时刻。这一次,他亲自带领大军出征,经过斜谷,最终与司马懿形成对峙。在艰难的战斗中,诸葛亮的健康每况愈下,最终因积劳成疾去世。
在临终之前,诸葛亮点燃了49盏灯,宣称这是为延命所用。这一举动实际上藏有两个深远的计谋。表面上,他似乎是在求生,然而这一切其实是为了迷惑敌人,特别是司马懿。诸葛亮巧妙地用灯阵迷惑敌人,让司马懿无法判断蜀军的真实意图,同时也是为了检测军中是否有叛徒。
魏延的失误恰巧促成了诸葛亮的计策成功——虽然魏延意外熄灭了灯,但他早已被诸葛亮视为未来的威胁。诸葛亮料到魏延将来会叛乱,因此在临终前安排了魏延的最终结局。魏延果然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,因野心过大与将领杨仪发生冲突,最终被斩杀。
与此同时,司马懿虽然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,但他仍不敢轻举妄动。因为他无法确定诸葛亮是否会再次使用奇谋。即使得知蜀军已撤退,司马懿在追击过程中也曾因假人阵而错失良机,最终不得不放弃追击。
从诸葛亮的一生来看,无论是出山、北伐,还是最终的“点灯续命”,都体现了他超凡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。他的一生不仅是对蜀汉的忠诚,更是对未来局势的精准预判与策划。他早已为自己的死后做足准备,确保即使自己离世,蜀汉的根基依旧稳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